以开放促改革 创新提升服务贸易
编者按: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在新征程上高高举起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为了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本刊特别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邀请金融业相关人士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享所思、所想、所悟。
作者|梁婧 王静「中国银行研究院」
提要: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进出口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出口规模稳居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也面临进出口结构不均衡、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国际经贸规则深刻调整等挑战。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并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服务的可贸易性不断提升,全球服务贸易规模增长较快,是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进出口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出口规模稳居全球第三,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显著增长。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也面临进出口结构不均衡、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国际经贸规则深刻调整等挑战。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结构升级趋势加强
服务贸易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促进外贸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快速提升,结构有所改善。
首先,服务贸易规模增长较快。从金额来看,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已由2014年的5685.6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8740.5亿美元,连续7年稳居全球第二位。从增速看,2014-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复合增速为4.9%,较货物贸易高出1.6个百分点。
其次,新冠疫情后旅行、运输等恢复带动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扩大。2014-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总体呈扩大趋势,由2014年的1980亿美元升至2018年的2915.7亿美元。2019年服务贸易逆差有所下降,此后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居民出境旅游、教育活动大幅减少,带动服务进口规模明显下降,服务贸易逆差相应收窄。2023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回升至2299.4亿美元,但低于2018年峰值,传统服务是逆差主要来源。
最后,出口结构持续升级,知识密集型服务占比显著提升,由2015年的40.5%升至2023年的58.7%。在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其他商业服务、知识产权使用占比较大。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规模持续增长,其他商业服务成为服务出口的重要推动力。2016-2023年,会计、法律、咨询、研发设计等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年均复合增速为7.9%。知识产权成为创新发展新亮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1位。2016-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年均复合增速达37.9%,出口规模由66.5亿美元升至109.7亿美元,反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持续升级。
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数字化、制造业服务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机遇。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激发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潜力
“数据+算力+算法”日益成为数字基础设施的通用技术底座,赋予各行业全面感知、泛在融合、智能服务的数字化能力。数字技术加速产业要素聚合裂变,推动生产组织方式日益走向服务化、平台化、共享化、智能化,推动服务供给端数字化创新和需求端数字化消费,催生新的服务消费理念、业态模式和价值空间,大幅提高服务的可贸易性。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快,催生更多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空间,提升服务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率。世界贸易组织预计,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促进全球贸易量每年增长1.8个到2个百分点。
数字交付也拓宽了跨境服务贸易发展前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订购与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贸易正成为全球贸易新形态。世贸组织(WTO)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规模达4.1万亿美元,占全球服务出口的比重超55%。2005-2022年,全球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年均增速为8.1%,超过了货物出口(5.6%)和其他服务出口(4.2%)。
●制造业服务化推动服务贸易边界持续延伸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产业链成为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不断向价值链产业链顶端攀升成为各经济体、企业努力的目标。“微笑曲线”为制造业企业指出了一条转型升级的道路,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从服务中捕获价值,将进一步激发制造业的竞争力。当与制造相关的各种服务,如研发、设计、物流、包装、知识产权、分销以及售后服务等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可观时,制造业服务化必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一趋势使服务贸易深度融入制造业发展中,并为制造企业带来更多优势。
全球货物贸易中约30%的价值源于服务业,全球服务出口增加值占全部出口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50%。未来,生产性服务业对全球产业链细化和价值链提升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与全球服务业规模占世界经济总量近三分之二相比,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相对偏低,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
●服务贸易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
服务贸易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重要内容。我国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日趋完善,跨境服务贸易限制措施逐步放宽,中国服务领域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2022年1月1日,全球最大的自贸区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除老挝、柬埔寨、缅甸三个国家外,其他各方均承诺开放超过100个服务贸易部门,协定还涵盖金融、电信、专业服务、自然人临时移动等专门的规则内容,将为深化中国与其他成员方在服务贸易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拓展新空间,开创新局面。商务部将持续会同相关部门推进高质量实施RCEP,指导各地方、行业和企业用足用好协定,不断提升自贸协定综合利用效率。同时,与更多贸易伙伴商签订自贸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2022年12月20日,中国、美国、欧盟等WTO主要谈判参加方正式启动《服务贸易国内规制参考文件》在WTO的生效程序,有助于WTO成员进一步增强服务业领域的政策透明度,提高许可和资质审批效率,降低企业跨境交易成本,惠及国际服务贸易发展。2024年2月,商务部发布新版《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在服务贸易领域进行更大范围的开放,并提升跨境服务贸易管理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这将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力有待提升、国际经贸规则深刻调整为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挑战。
●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近年来,虽然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收窄,但服务贸易进出口均衡性仍有待改善。从具体指标来看,根据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优势指数始终保持在0.3-0.45,国际竞争力薄弱。根据国际市场占有率(MS),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2012-2021年基本维持在4%-7%。根据贸易竞争力指数(TC),我国服务贸易竞争性指数十年间始终小于0,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全球开放共识弱化,国际经贸规则深刻调整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全球开放共识有所弱化。根据OECD发布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政策趋势(2023)》,2022年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虽总体改善,但在涵盖的22个主要服务部门中,实施新的服务贸易壁垒的情况有所增加。2022年全球服务贸易新措施的平均增幅是2021年的5倍,航空运输服务、法律服务、会计和审计服务是限制程度最高的部门。
经济全球化进入速度放缓、格局分化、规则重构的调整期,产业链供应链本土化、区域化、近岸化趋势日益增强,全球贸易合作机制碎片化、区域化趋势更加明显。此外,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经贸规则提出了新要求,规则竞争更加激烈。
对策建议
《决定》对未来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指明了方向,主要包括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能力等。未来,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制度型开放
一是加强负面清单管理,优化我国现有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模式。进一步明确特别管理措施具体适用的行业部门范围和对应的义务(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当地存在等),提高负面清单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适时将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由海南自贸港拓展至全国所有服务业开放试点地区,进而推广至全国,为我国在自贸协定中采取负面清单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奠定更广泛的实践基础。二是推动解决新一代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关键议题。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应顺应国际服务贸易走势,聚焦新形势下的跨境服务贸易重点问题,建立健全对跨境交付和自然人流动等模式服务贸易的政策激励与法律保障机制,推动实现市场与规则导向的环境。
●改善服务贸易逆差格局,提升重点领域的竞争力
旅行、运输、知识产权使用等领域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且新冠疫情后有扩大趋势。未来,要着力提高服务贸易关键领域的竞争力。完善国内旅游服务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加强海外市场宣传和推广,提高入境游便利度,在吸引更多国内游客选择境内游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加大教育的有效投入,持续提高国内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层级教育质量。加大研究和试验的税收抵免力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搭建科技创新信息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及执行机制,为创新转化成产业活动创造条件。建设高水平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平台,争取复制推广更多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推进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提质升级扩围,研究制定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管理办法,鼓励基地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服务贸易经营主体和服务品牌,推动扩大服务出口,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发挥重大展会平台作用,加强区域间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深化、RCEP协定生效等区域间深度合作为我国贸易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努力开辟东南亚、西亚和非洲地区等新兴市场,有利于我国服务贸易对象结构实现多元化,跳出传统定势。可面向东盟、中东欧、非洲等区域,打造一批双边、区域性展会平台。发挥好非商业性境外办展的作用,提升区域性展会平台,打造高水平、专业性、市场化品牌展会,积极助力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创新展会服务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加强展览业标准体系建设。
●进一步提升金融竞争力,提高金融服务经济高水平开放的能力
一是顺应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新趋势,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推动金融数字化,在银行、债券、保险等主要金融业态中构建数字金融新平台、新渠道,提高金融服务各种数字贸易新业态的能力。二是围绕“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变化,提升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布局、全球化服务能力与综合竞争力。三是稳妥推进金融双向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金融改革全面深化。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稳妥推进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程度,拓展境外机构参与资本市场的主体范围和规模。
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