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形成服务贸易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指不断提升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缩小逆差,扩大顺差,最终实现贸易强国。其本质就是要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成长值、高附加值服务贸易。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就是要提高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延伸服务贸易价值链,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要形成服务贸易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增强高成长值、高附加值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法:一是管理创新,特别是要构建优秀的团队,提高团队执行力。二是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创新和生态创新。三是市场创新。我主要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给大家分享服务贸易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围绕产品(服务)创新这个核心来进行,因为企业的各种创新最终都是要以产品(服务)为载体进入市场,接受市场和用户的检验。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三个维度:
一是底层技术的研发和底座建设。比如:加快6G、太赫兹、激光、量子等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网络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底层技术的研究、突破和底座建设。
二是成果转化和行业实践应用场景开发。如:金融数据开放、协作和融合打造智慧金融生态系统包括数字支付等金融服务新场景;在线辅导、直播授课、人工智能(AI)与机器学习、AR和VR技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编程和计算思维教育、区块链技术在在线考试、阅卷、学术记录等教育服务新场景;在线观影、在线旅游、AI创作辅助(《流浪地球2》中的人物“返老还童”效果)、虚拟偶像数字人、数字场馆、数字文创产品、文化数字资产等文化旅游等新场景;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以“数字孪生”的形态出现的数字建筑孪生,形成虚实映射与实时交互的建筑工程服务新场景。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数字商超(包括推进智能导购、电子结算、自助收银、电子价签、智能支付、个性定制、虚拟试衣间等智能化、便捷化服务的云商模式)等分销服务新场景;打造全网、全天候、全要素,集监测、调度、管控、处置、服务于一体的云服务平台,提升航空、海运、铁路、公路、港口等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如“数据+支付”的购票系统、自动安检系统、路网调度系统等、自动分拣系统、运输在途可视化系统、数字化物流协同平台等交通运输服务新场景等;绿色创新可以创造出大量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绿色、健康、安全产品和服务,如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开与使用、生态有机食物、无害洗涤用品、节能环保厨具、节能家电产品、新能源汽车、生态旅游服务、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便捷的绿色公共服务等绿色服务新场景;数字工厂等高端装备生产制造行业的服务新场景等。
三是创意设计、内容创作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创意设计、内容创作也是一种生产活动,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创意设计的原动力来源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内容创作原动力来源于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如:全球知名设计师雷蒙德·罗维,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工业设计先河,被誉为“工业之父”。涉及的领域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尤其是VI),参与项目数目之众达数千个,大者如空间站、飞船、火车、汽车,小者如口红 、商标、邮票、可乐瓶等等,因为高度专业化和商业化的设计,使其设计公司成为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美籍犹太裔导演、编剧、制片人,主要作品有《大白鲨》《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等,多次荣登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胡润全球富豪榜。不断的创新设计和内容创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之一。
总之:可形成服务贸易新质生产力的点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相关的底层技术创新与突破,多业态融合产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技术成果转化形成的“中国方案”,创意设计、内容创作形成的新作品。主要体现在通过创新突破技术本身的可贸易性;通过创新延伸了服务价值链,增加了服务附加值;降低了能耗,优化了相关环节与流程,降低了生产和治理成本;改变了传统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提升了效率。
加快形成服务贸易新质生产力,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持续扩大服务业开放。特别是要加快通讯、软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环境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等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开放,积极引进全球优质资源,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公平竞争倒逼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推动服务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打造一批面向服务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深度应用,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引导传统服务业企业改造升级,增强个性化、多样化、柔性化服务能力。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围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创新创业创造。
深化产业融合,鼓励业态、模式创新和有序发展。加快发展农业服贸易,引导农业生产向生产、服务一体化转型,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支持利用农村自然生态、历史遗产、地域人文、乡村美食等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科普教育、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业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技术研发、工业设计、采购分销、生产控制、营运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向专业化、高端化跃升;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向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变;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大型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生产、服务、消费深度融合。
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内拓展服务消费空间,对外拓展贸易渠道。促进服务消费是扩大消费的新引擎,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约占全球总人口18%,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一方面我们要提升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住房等传统消费,要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旅、体育等服务消费,同时要加快培育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补齐服务消费短板,进一步拓展服务消费空间。另一方面要构建高品质、创新型、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服务消费新体系和新场景,增强消费体验感和满意度。继续巩固欧美、日韩市场,特别是在高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要加强同东盟、上合、中亚区域间的合作,特别是在文化旅游、中餐和中医药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要深化“一带一路”建设,视共建国家国情,加快推进电信、互联网、建筑工程、绿色、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领域的合作,培育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构建多元化的对话合作机制与渠道、搭建服务贸易合作平台和交易平台。
优化贸易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服务贸易新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创新性配置。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人力密集型行业,而知识(技术)、资本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仍存在较大逆差。此外,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进出口贸易国,但没有发挥好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比如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跨国运输、货物保险、贸易清算结算等,需要创新性配置服务贸易新质生产力要素,优化服务贸易结构,需要发挥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的优势,积极培育本地跨国企业。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建设国际型、国家级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形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要素市场一体化,构建城市群和都市圈服务网络,促进服务业联动发展和协同创新,形成区域服务业发展新枢纽。强化中小城市服务功能,打造一批服务业特色小镇,形成服务周边、带动农村的新支点。完善海洋服务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海洋物流、海洋旅游、海洋信息服务、海洋工程咨询、涉海金融、涉海商务等,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服务体系。各地要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资源、区位、产业优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在优势领域要精耕细作,要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走精细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能级。
构建服务贸易标准体系,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完善商贸旅游、社区服务、物业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休闲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家政服务、保安服务等传统服务领域标准,加快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节能环保、知识产权服务、商务服务、检测认证服务、婴幼儿托育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领域标准研制。开展服务标准、服务认证示范,公开服务质量信息,实施服务质量承诺。率先构建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掌握优势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国际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天然带有创新基因,从生产、交易到使用,都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要素地位也进一步得到强化,发挥着把持科技创新领先优势和产业链顶端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谁掌握了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谁就掌握了经济、贸易、科技、外交,甚至国家安全的主动权。
加强服务贸易人力资本建设。服务贸易兼具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多种经营形态。服务贸易多样化、多层次人才需求,给服务贸易人力资本建设带来一定影响,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多种形式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认证体系,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改进公共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高政府服务企业水平和能力。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建立统一、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在保障信息安全前提下,建立健全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商务等领域的信息查询系统,提高标准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建立行业信息、研发、数据、贸易共享平台,提升企业市场研判、研发能力,降低企业成本。
强化保障。加强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为企业在市专场准入、要素流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监管等方面提供法律保障,为企业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服务业“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和服务商标注册周期。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试点进一步压缩公告时间和拓展适用范围。坚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对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在质量监控、消费维权、税收征管等方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推进服务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健全对失信主体的惩戒机制。探索建立涉及民生安全的重点服务领域从业人员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完善服务消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加强服务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服务业价格监管,及时查处消费侵权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鼓劢支持科技创新。出台、完善科技创新特别与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相关的支持政策,设立引导类创业投资基金,引进和培育创新主体,支持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研发能力提升,支持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提升专业化科技服务能力。加强金融支持,完善有关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机制和产品,按照市场化、商业化原则拓展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探索通过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银行账户服务。发展动产融资,依托现有交易市场,合规开展轻资产交易,缓解中小服务业企业融资难题。引导创业投资加大对中小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创新、简化跨境支付流程,缩短跨境支付、结算周期。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创新、简化出口退税流程,缩短出口退税周期。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水价、气价,全面落实工商用电、用水、用气同价政策。优化土地供应调控机制,保障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适应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特点,创新用地供给方式。强化人才支撑。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海外高端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运用股权激励递延纳税等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引留人才。鼓励服务业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进一步畅通非公经济组织人员和自由职业者职称申报渠道。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政策等。
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