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金融】设立本外币一体化自由贸易账户,上海自贸区首创一套风险可控的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实现资金跨境自由流动,同时又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如何破解这种“两难”?上海自贸试验区通过设立分账核算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实现资金流动的“一线审慎监管、二线有限渗透”,首创一套风险可控的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从2014年6月启动设立至今,自由贸易账户已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的核心基础设施,在服务实体经济、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与风险防控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已先后向海南、广东、天津等地复制推广,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港)进行跨境资金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
“电子围网”构建金融风险防火墙 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过去20 多年里,我国探索了一系列逐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我国资本市场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与影响力。与此同时,前置额度管理与相对自由的跨境交易和货币兑换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如何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构建起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火墙,从而能够在必要时将风险隔离,保障整体金融市场安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FT账户提供了一条独特的资本账户开放通道。FT账户内资金实现跨境自由流动、自由兑换,同时又能够对所有资金流和交易性质实时监控,并与其他账户保持一定隔离,可以有效应对监管难题和可能存在的失控风险。 在具体做法上,上海自贸试验区模拟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物理围网,创新设立了“电子围网”。金融机构要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投融资创新业务,必须设立分账核算单元,并通过人行上海总部系统接入的验收。验收通过后,区内主体及境外机构均可根据需要在金融机构的分账核算单元开立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即FT账户)。 截至今年6月末,已有62家上海市金融机构提供自由贸易账户相关金融服务,各类主体共开立14.7万个自由贸易账户,自由贸易账户累计办理跨境结算折合人民币163.1万亿元;企业通过自由贸易账户获得的本外币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3.1万亿元。 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自贸区的一大特点就是,企业可以借助分账核算账户体系,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选择更优的汇率与利率,降低投融资成本。”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刘雨眠对自由贸易账户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 刘雨眠介绍,2016年集团自贸区公司对境外香港子公司进行港币增资,在对比了FT离岸汇率与在岸汇率后,选择通过自贸FT账户的离岸汇率操作购汇增资业务,为集团降低了汇兑成本。 总部位于上海自贸区的振华重工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商之一。公司目前在上海和江苏拥有6个生产基地,在全球设有多家海外分支机构,产品已进入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 振华重工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成说,公司1992年成立,是伴随浦东开发开放成长起来的,尤其是自贸试验区成立后,充分享受了制度创新带来的便利。王成说,“2015年公司开始使用自由贸易账户,至今已累计获得自贸区内贷款520多亿元,并不同程度享受了利率优惠,最多可达基准利率下浮40%,有效减少了公司的资金成本压力。此外,公司的自动化码头关键技术研发还获得了专项发展资金支持,目前该技术领先全球,不仅助力成功建设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还依托该项目形成了一系列技术研发成果。” 境外企业开户存贷汇兑活跃 自2014年6月启动FT账户改革探索以来,本外币一体化、境外融资等功能先后启用,账户功能不断丰富。 作为全球最大的植保公司,先正达集团70%以上业务遍布海外各地。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逐渐加快,全球农产品市场也渐渐活跃了起来。今年,先正达集团境外实体接到了近3年来最多的绿色农资品销售订单,随之而来的是近3年来最大的流动资金需求。 募集资金量多时间短,外币贷款价格高企,分次跨境汇款工作量大流程长,农业领域的“国家队”走出去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为了让企业“多、快、好、省”地获得融资,建行上海市分行依托自贸账户体系,落地“FTN国际银团融资”模式,创新引入全国信贷资源,吸引了除上海本地以外的共5家银行参与银团,募集资金合计60亿元人民币。 这一创新融资安排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财务结构,还充分发挥了自贸红利辐射全国优势,为境内银行服务境外客户大额融资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据了解,自由贸易账户已成为金融服务企业“走出去”和非居民企业跨境收支的重要载体。截至2022年底,近1.6万个境外企业(包括“走出去”企业)开立了6.79万个非居民企业自由贸易账户(即FTN账户)。FTN账户存款余额占全部自由贸易账户存款余额的72%。近十年来,非居民主体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办理汇款结算涉及160个国家及地区,年均增长104%,货币兑换年均增长106%。自由贸易账户存贷汇兑活跃,上述指标均居全国首位,体现了上海与时俱进的离岸金融服务能力。
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