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发展,怎样彰显特殊经济功能……今天的发布会详解这些重要新举措
8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介绍临港新片区四周年发展成就及下一步总体考虑等有关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介绍《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深化拓展特殊经济功能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若干意见》有关内容,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宏韬、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市交通委副主任王晓杰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如何推动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国际化发展,充分彰显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
发挥“增长极”“试验田”“加速器”作用,将继续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新华社:临港新片区先进制造业发展一直是新片区最大的亮点之一,如何总结过去四年临港新片区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取得的成绩?下一步更好围绕新片区未来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市经信委从哪些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张宏韬: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四年以来,发挥了全市产业发展“增长极”“试验田”和“加速器”的作用。
从质的提升看,临港作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先进制造业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2019-2022年四年来,临港新片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超过50%,累计签约重点前沿科技产业项目超过500个,总投资约563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从成立初的885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3482亿元规模,今年预计还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十四五”前半程,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量中,临港新片区占超过1/3的份额。四年来,新片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成立之初的254家增长到132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从成立之初的不到20家增长到313家。未来,临港将以“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海洋创新园”“信息飞鱼”“动力之源”“国际氢能谷”等7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构建“6+2”为框架的前沿产业发展体系。从产业政策突破看,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得益于产业政策先行先试和探索突破,不断激发出“试验田”的新动能。如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办法于2020年8月出台,重点聚焦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四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临港落户的新设企业,充分体现了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政策效应。
生物医药领域,出台了集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推动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孵化、生产制造、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为一体的创新生态。人工智能领域,临港新片区发布了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相关政策,目前已经集聚了人工智能骨干企业150多家,涵盖AI芯片、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工业互联网、汽车电子等前沿赛道。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制订了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实施细则,将进一步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率先实现“无驾驶员测试、无人驾驶装备、商业化运营”三个突破。与此同时,临港新片区也在积极瞄准国际科技的前沿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挥产业发展“加速器”的作用。未来智能产业,发挥前沿产业集聚和应用场景开放的优势,以“滴水湖AI创新港”为载体,建设国际算法创新中心和顶尖科学家社区;未来能源产业,率先布局长寿命、高安全、大容量、低成本、多应用场景的未来储能等先进技术;未来健康产业,发挥临港药物实验室以及中科院有机所等平台优势,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领域实现突破;未来空间产业,依托上海航天科研基础,加快发展商业航天产业,同时加快深海技术装备在极地科考、特种运输、海洋保护、应急救援等多领域的应用。下一步,我们也将全力支持临港新片区集聚高能级创新主体和高质量产业项目,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好未来产业先导区,促进临港新片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外高效畅达、对内便捷绿色、管理智能便民,提升“三张网”服务水平,持续强化对外辐射能力
新民晚报:大家都比较关心临港新片区的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接下来还会有哪些重点的项目能够提升临港新片区对外辐射的能级?王晓杰:我们全力服务和支撑临港新片区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持续构建和完善“对外高效畅达、对内便捷绿色、管理智能便民”的综合交通体系。
一是以规划为引领,确定了临港新片区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从全球、全国与长三角、市域和新片区内部四个空间维度,构建现代化、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到2035年,基本形成“15、30、60、90”的出行交通圈,形成对外交通系统和骨干网络。
全球层面重点关注新片区与国际航空枢纽的快速联接。确保新片区主城区15分钟可达浦东机场。全国与长三角层面重点关注新片区与长三角区域及重要通道的衔接。新片区60分钟可达虹桥机场,90分钟可达长三角毗邻城市。
市域层面重点关注新片区与市域重要枢纽、重要功能区的联通。新片区主城区30分钟可达中心区龙阳路等枢纽。新片区内部重点关注新城的功能需求,构建完整的综合交通体系,新片区主城区内部出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55%以上。
二是以设施为载体,重点推进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四年来,启动建设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临港东港区公用码头二期、大芦线东延伸航道、南汇支线、沪通铁路二期、S3公路等重大项目。临港道路集疏运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了S2沪芦高速、临港大道、两港大道等主要对外交通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功能得到强化,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初具规模。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提升国际航运枢纽服务能级、打造多模式一体化交通体系,持续强化对外辐射能力,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重点是提升“三张网”的服务水平:
一是提升港口及水运通道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加快形成吞吐能力;加快建设大芦线东延伸航道工程,突破创新河海直达运输模式;深化金汇港航道整治工程方案研究,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提升对外轨道交通网络服务水平。重点是完善城市组团间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开展四团综合交通枢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强化枢纽功能定位、规模布局等;结合沪乍杭铁路前期方案研究,深化规划方案;推动南枫线尽早开工;加快研究临港至中心城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通道。
三是提升对外高快速路网服务水平。推进S3公路主线高架、G228公路新建段等年内建成通车,持续完善区域高快速路路网体系。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完成,将有效提升新片区对外辐射能力和服务能级。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临港样本”
人民日报:上海正在全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为特殊经济功能区,临港新片区在营商环境制度创新高地的打造方面有没有新的进展?有没有新的案例可以借鉴?阮青:今年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上提出,要大力支持临港新片区打造营商环境制度创新高地。这几年临港新片区引进了大量的优秀企业进驻,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强磁场。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市场化”原则。近年来我们在临港新片区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为经营者营造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
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实现多个率先:率先推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将市场准入登记审批时限压缩至2小时内;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为守信企业减少70%的前期办理用时;率先开展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创新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
在本轮支持政策中,我们将对临港新片区实行建筑师负责制的项目,率先试点工程规划许可要件告知承诺制,并逐步取消施工图审查。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市场主体准入审批、登记注册、退出机制规范等方面,在临港新片区探索更多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
二是坚持“法治化”推进。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去年3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正式施行,将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成果入法固化。当前,临港新片区正在积极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滴水湖水域保护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在本轮支持政策中,我们考虑将进一步推动氢能立法制度创新,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足用好浦东新区法规支持临港新片区发展,为各类市场主体加强高品质制度供给。
三是坚持“国际化”标准。临港新片区始终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建立以“一线径予放行”等为标志的海关进出境监管制度体系,货物通关时效大幅缩减至2小时;形成以项目视角为主线的“一站式拿地开工”和“一站式竣工投产”服务体系,使“特斯拉速度”成为“临港速度”新常态;建立“资金自由”和“金融安全”属地化风险监管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等。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最新要求,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重点在获取经营场所、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雇佣劳工、获取金融服务、促进市场竞争等方面开展更大力度的改革和政策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我们将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大胆实践创新,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贡献“临港样本”,为临港新片区深化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大力推动数字贸易发展,提升临港新片区服务贸易发展能级
国际商报:服务贸易是临港新片区的重点发展方向,请问市商务委,此次支持政策会聚焦哪些服贸领域?在提升发展能级方面会推出哪些具体的措施?
申卫华:临港新片区成立已经有四年,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在服务贸易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主要做法:一是以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为抓手,服务贸易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落地实施了试点向境外人士开放会计、通信和机动车检修等职业资格考试,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实施停居留及永居新政策等一批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政策;其中建立中国洋山港国际船舶管理制度、创新跨境船舶租赁模式、开展跨境设备融资租赁和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等4个案例被作为全国最佳实践案例印发。
二是大力推动数字贸易发展,建设上海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临港示范区,加快数字贸易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搭建数据流通科技创新型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为加快提升临港新片区服务贸易的发展能级,《若干意见》中专门设置了服务贸易专章--“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聚焦发展数字贸易、高端服务业、技术贸易等服务贸易重点领域提出了六条政策措施。
我们可以概括成三个“加快”:一是加快推进数字贸易发展。主要包括明确要探索数据资源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快建设国际数据港,支持国际数据港核心承载区“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建设等。
二是加快推进高端服务业发展。主要包括明确要提升高端航运服务能级,支持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气)加注等相关企业在临港新片区集聚发展,对牌照申请、政策支持的个予以倾斜;鼓励外资机构投资者通过QFLP试点,投资区内科技创新领域或高新技术类企业;建立新片区管委会推动外商投资性公司设立登记机制等。三是加快推进技术贸易发展。主要包括明确要完善技术贸易交易体系,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国际交易中心创新发展;支持进口国内急需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探索建立跨境技术贸易结算便利化试点和跨境技术交易标准体系等。
《若干意见》发布后,市商务委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会同本市有关部门和临港新片区,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板块的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推动临港新片区试点工作做到有市场主体、有案例、有效果、有场景,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和经验做法。
打造优质教育资源聚集区,汇聚优秀教育人才,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产城融合,丰富新片区教育体系
文汇报:刚才提到了临港新片区将推动一批高水平学校开办,四年来临港新片区教育领域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教育资源会如何布局,进一步提升临港教育水平?杨振峰:从当前临港新片区教育领域发展总体情况来看,临港新片区已基本形成多样化教育服务体系,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共57所。其中,幼儿园19所、中小学29所、中职校1所,普通高校5所,另有中央美术学院中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英低碳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3个非独立法人办学机构。
市教委长期全力支持临港新片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四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支持临港新片区适度超前布局教育设施,加快项目建设。四年来,新片区共推进35所公建配套学校、幼儿园开工建设,其中已开办和2023年即将开办的共7所,在建28所。二是市区联动,助力新片区加快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会同浦东、奉贤两区高起点开办19所基础教育学校。目前,新片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化集团化全覆盖;学前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优质幼儿园占比73%。
三是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上海海事大学航运科技创新大楼、上海电机学院产教融合大楼建设,推进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建桥学院等高校与企业共建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示范专业及现代产业学院。四是支持新片区引进和培养基础教育人才。近两年来,支持新片区引进特级教师(正高级)3人,培养正高级教师2人,流动特级校长3人;新晋高级教师28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达到247人,同比增长41%。五是支持新片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育体系。支持设立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临港分院,推进南汇新城老年大学筹建,支持上海临港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下一步,市教委将大力支持临港新片区持续深化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新片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好满足新片区市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期待。一是努力打造新片区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采取高校附属办学、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支持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服务新片区,支持全市优质学校在新片区开设分校或以携手、共建等方式,促进新片区基础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办一所服务临港发展,有寄宿条件、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将其打造成为临港新片区基础教育的一张新“名片”。同时,积极吸引国外知名高校在新片区合作办学,努力提升新片区教育国际化水平。二是加大力度支持新片区汇聚优秀教育人才。支持新片区实施新一轮引进和培养基础教育人才的政策,面向全国引进更多好校长、好教师。继续推动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向新片区流动。加大新片区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大力提升新片区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参评中小学高级教师的占比。三是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产城融合,丰富新片区教育体系。推动新片区区域高校加强与社区联动,进一步推动高校向社区开放资源,探索普通高校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办学新模式。建立与新片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推进建设一所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学校。支持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打造成为高品质特色化校外教育基地。依托创新制度,深化国际数据合作,强化跨境互联的数据基础设施
凤凰卫视:关于临港新片区在推动国际数据合作方面目前取得了哪些新的成果?对标国际数据枢纽,上海在新片区国际合作方面有哪些新的探索和实践?张宏韬:临港也是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过去四年来,市有关部门和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一起,抓住国际数据港建设的核心目标,全力以赴推进,已经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对标国际的数据基础设施和多项聚焦国际数据流通与合作领域的创新实践应用场景。主要进展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深化国际规则对接,我们积极探索与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化合作,推进电子发票互操作、数字身份互认证等项目,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二是提高服务能力,我们发布了相关的操作指引,建设国际数据流通一站式服务窗口,提升安全评估服务、公共服务管理、存证监管一体化、技术与要素数据支撑、技术标准化与国际互认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三是推动国际数据合作,统筹数据流动与经济、金融、商务、航运、科技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梳理供应链可视化、跨境电商直播、数字内容出海等一批与高水平经贸往来强相关的场景,在贸易、供应链、工业等领域推动数据空间合作,支持国际数据产品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推动发展一批国际数商。四是提升面向全球的网络链接能力,高水平建设国际数据产业集聚区,打造“信息飞鱼”特色产业园,启动研究新型海光缆架构通道,打造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布局建设功能性数据中心,发展新型国际数据加工、交换业务。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提升全球网络链接、算力大规模调度、数据要素便捷流动与高效配置三大能力,在临港新片区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依托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数字经济国际规则的综合集成和压力测试的试验区,探索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研究制度规范与标准,进一步在电子发票、数字身份等跨境互认证和互操作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场景试点;持续建设国际数据流通的一站式服务窗口。二是支持深化国际数据合作,构建重点领域联接国际的行业数据空间,打造更多的国际数据产品,培育壮大一批从事国际数据合规评估、质量评估、定价咨询、经纪撮合、数据交付等专业化国际数商,以数据流全面激活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和商贸物流。
三是支持强化跨境互联的数据基础设施,对标国际数据枢纽城市,推动关键基础设施布局,推进区块链国际合作,建设国际数据港功能性数据中心和高性能算力网络。我们相信,依托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在各类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探索下,国际数据港一定会迈向新台阶,呈现出新面貌。
更为丰富的事业发展平台,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更多的休闲功能,临港正在打造年轻人的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请问陈书记,刚刚您提到临港是年轻的城,临港也是年轻人的城,是不是可以请您解释一下这句话,未来临港将如何打造年轻人的城?
陈金山:特别感谢你关注到这句话,我特别希望这句话得到广大记者更为广泛的传播。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我们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重点就是怎么导入人口,怎么吸引年轻人到临港就业、工作、生活,这也是我们整个城市发展中最为核心的理念。临港一定要打造成为年轻人更为钟爱、更为喜欢的城市。
为此我们这几年做了很多的工作安排和制度安排,首先着力通过搭建更为丰富、更为高水平的事业发展平台,让年轻人在临港事业有成;我们大力推动AI创新港建设,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区建设来吸引更多研发机构、科创平台,吸引更多年轻的科学家到临港工作。最近这几年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推动数据产业的发展,这些都是年轻人特别喜欢的职业。通过事业的平台搭建,让年轻人在临港成才、有前途。
第二,通过建设更为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学校,让年轻人的孩子们在临港生活、教育更加有获得感、更加称心如意。在市教委等部门大力支持下,临港坚持“要办就办最好的学校”。我们在临港引进了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等一批高水平学校。同时,我们已与市教委、浦东新区积极对接,创新体制机制,办一所服务临港发展,有寄宿条件、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预计在明年正式开始建设,后年招生,暂时取名为“上海滴水湖学校”。针对外籍人员子女教育,上中国际部已设临港教学点,此外,我们计划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进一步为外籍人员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把学校办好了,就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
在医院的建设当中,无论是六院扩建还是浦东医院建设,我们都把儿科和妇幼保健科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不仅要求医生水平高,而且要更能体现对年轻人的关爱、对孩子们的关爱。
第三,通过强化临港运动休闲功能,让年轻人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临港有非常好的城市规划空间,蓝绿比50%,这几年我们在体育方面、文化娱乐方面投了很多好项目,天文馆、海昌公园等,整个夏天火爆异常,即将投用的耀雪冰雪世界一定会成为全市乃至全国最热门的冰雪运动的世界。滴水湖水上运动特别丰富,是很多年轻人开展水上运动特别钟爱的地方,临港现在已经建成的室内外体育休闲运动场所非常丰富,上海主城区很多人把到临港运动当成一种时尚。
我们这两年投用了一些文化场所,朵云书院,能够”低头看书、抬头看湖“,已经建成两个小剧场,目前经营状况非常好,年轻人特别喜爱。通过把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打动年轻人的心,让他们真正喜爱上这座年轻的城市。
最后一点,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非常支持我们,无论是在落户政策、购房政策、租房政策、特殊人才个税政策方面都非常优惠,这些方面做好之后,真正能够让年轻人在临港的幸福生活有更好的保障。我们做的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抓住年轻人的心,让年轻人真正喜欢这座城市。临港是年轻的城,也是年轻人的城,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整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希望多多宣传这句话,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临港,让更多的年轻人来投身临港的发展。
上海国际服务贸易网